- · 《制冷学报》投稿方式[06/01]
- · 制冷学报版面费是多少[06/01]
调查家电维修乱象:空调不制冷,维修要价1000元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建议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建议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义务,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费用及上门维修费用时长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次日,罗蓉再次使用洗衣机时发现无法抽水,她打电话给维修人员,被告知因其没有支付保修费所以需要重新下单购买维修服务,且可能是进水泵出了问题需要更换,“100元配件费,60元服务费,这次共计160元”。
此外,随意添加各类试剂,增加维修费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制造消费陷阱;旺季难预约,维修质量难以保证等,也是不少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槽的家电维修乱象。
从监管层面来说,刘步尘呼吁,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对于长期以来治标不治本的家电维修服务行业,应当多一些突击检查,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规立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维修行业准入门槛;还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实现共同治理、互相监督,比如家电维修协会通过团结、教育、培训,监督维修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
● 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义务,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费用及上门维修费用时长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多位业内人士提出,现在很多品牌在官网公布的维修点虽然明确标注了某电器公司,但实际上这些售后点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并且如今多是线上维修,一般维修商信息都会被罗列整理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的搜索结果上,这些信息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假的,甚至有“李鬼”冒充正规单位,还有根本没有维修资质的“黑商家”。
● 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
对此,罗蓉深感无奈,再次致电品牌售后。对方上门检查后发现是连接滚筒和洗衣机的隔层掉落导致漏水,重新安装即可,需收取调试费60元。“实际情况并没有App上那位维修人员说的那么严重。”罗蓉说。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梳理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投诉数据发现,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
无病假修小病大修
他提醒,目前市场上一些家电维修乱象多半是山寨维修或者外包的第三方公司带来的,品牌官方售后维修一般有比较规范的收费标准,对维修质量和责任也可以溯源。但随着租金提高、运营成本增加,家电维修的“正规军”正在日渐萎缩。
“空调加氟是乱收费的常用伎俩,真正需要加氟的空调很少,不制冷的原因大多是空调管道堵塞造成的。另外,用小刷子刷外机也成为清洗收费的一个借口。”杨康说。
记者调查发现,高价更换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还有一些山寨维修店刻意夸大家电故障,过度维修,从中牟利。
很快,维修人员便带着检测仪和扳手上门了。对方先打开洗衣机上面的盖板,用检测仪查看通电情况后给出了报价:技术维修服务费200元、保修费50元、配件费126元、检测费30元、上门费60元,合计466元。
据杨康介绍,维修工人的工资较低,过于廉价的维修费和服务费无法满足其生活需要,而且维修费的一部分还要上交公司,因此维修工人上门后“能忽悠就忽悠,能多收钱就多收钱”。此外,家电维修专业性较强,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其中端倪,这也给了维修人员和公司很多做手脚的空间。
“正规军”日渐萎缩
家电维修乱象频出
● 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高价更换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还有一些山寨维修店刻意夸大家电故障,过度维修
实际上,许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苦恼。
记者注意到,针对消费者诟病的山寨维修乱象,近期有不少地方、行业协会陆续出台新规,对家电维修提出新要求。比如,上海电子产品维修服务行业协会鼓励行业企业间互相调剂服务人员和通用零配件,确保酷暑期间服务响应时间保持在48小时之内,并要求持有统一上门服务证的维修人员必须持证上门、亮证服务;所有服务企业都必须明示收费标准,不得随意增加收取费用;所有厂商服务热线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服务应对。
文章来源:《制冷学报》 网址: http://www.zlxbzz.cn/zonghexinwen/2022/0918/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