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冷学报》投稿方式[06/01]
- · 制冷学报版面费是多少[06/01]
调查家电维修乱象:空调不制冷,维修要价1000元(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罗蓉认为这个价格难以接受,经过一番商量,对方同意不使用配件,可减去配件费。再次砍价后,对方同意减去检测费和保修费,但后期再出问题概不负责
罗蓉认为这个价格难以接受,经过一番商量,对方同意不使用配件,可减去配件费。再次砍价后,对方同意减去检测费和保修费,但后期再出问题概不负责,最终维修费用共165元。
对于有的家电维修人员只靠经验缺少专业知识,尤其是维修价格漫天要价缺少标准的现象,张彦斌建议,生产厂家应对指定维修点加强监管,增强力量,创新售后服务方式,比如建立直营的“快修快赔点”等。此外,商家还应当对零部件费用以及上门维修的各类服务费用、服务时长进行明码标价,进行网上公示。消费者查阅时,可以清楚知道上门服务多长时间对应多少费用、更换哪个零部件需要多少费用。
2000元的空调不制冷,维修要价1000元【记者调查家电维修乱象】
前不久,罗蓉家的洗衣机出现漏水现象。她拨打品牌售后电话得知,这款洗衣机已经过了保修期,官方安排的维修人员要到第二天才能上门服务。由于着急使用,罗蓉便在某家政App上挑选了一个评分较高的维修公司下单。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最好选择有线下实体店、口碑好、监管措施比较严的大型家电维修平台,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刘步尘说。
在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看来,治理家电维修乱象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线上维修增加的现状,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必须尽到事先审核义务,比如维修厂家是否具备资质、维修水平是否达标。若是因此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平台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服务必须明码标价
在他看来,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维修服务商故意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一般家用电器的故障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仅仅是某一处的小毛病,但普通消费者不了解家电工作原理,因此必须去找有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答疑解惑并进行修理。”
“这类维修人员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管理,自然就会为了生存出现恶意竞争,滋生乱象。”家电行业分析师张彦斌说。
山东青岛居民罗蓉的经历和赵小莱如出一辙。
前段时间,湖南长沙酷暑难耐,赵小莱家却“屋漏偏逢连夜雨”——空调不能制冷了。
“家电维修宰客情况一直以来都存在。”来自湖南邵阳的杨康是家电维修行业的“圈里人”,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
记者以“空调维修”为关键词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索后发现,共有4300多条投诉,内容涉及“乱报价,不开发票”“乱收费,诱导线下付款”“多次维修依然无法解决问题”等。
记者随机采访了北京、长沙等地10多名消费者发现,有不少人在下单维修前,并不会花时间去了解自己预约的维修店是否正规,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查找一个维修电话或者在小区附近找一个维修店。
随后,赵小莱从某互联网平台上预约了维修人员,上门简单检查后,对方告诉她是电路主板出了问题,修好要花1000元。这个价格让赵小莱大吃一惊,因为“市场上同型号高配置的空调差不多也就2000多元”。
“对维修人员的维修过程要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维修人员到消费者家里进行维修,零部件到底换没换,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维修过程中是不是做了手脚?对于这些问题,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一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来。还要规定,不让维修人员单独收费,最好是平台和维修机构统一收费,对此可以设立一些奖惩机制。”张彦斌说。
“诚信的维修人员会如实告知、对症下药,尽早尽快解决问题。若是不诚信的维修人员,难免以消费者不知情为凭欺瞒客户,甚至无病假修、小病大修。”张彦斌说,此外,一般在厂家保修期限内的家电维修问题相对较少,家电维修的各类问题基本都出现在三包期之外,当厂家不再保修而需要收费维修时,问题就来了。
山寨维修野蛮扩张
一番讨价还价后,维修人员坚持要价800元,后见她犹豫不决,又降至600元。最终,双方以550元达成了这笔交易。这次经历让赵小莱感到家电维修里面的“水分太多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遇上了山寨维修。
平台应当加强审核
正式维修时,对方只用扳手拧了一下排水管,便告诉罗蓉“修好了”。
“有的家电品牌在一个市辖区内可能只有一两个正规售后维修点,人手有限,派不出人、消费者等待时间长等问题突出。而山寨维修数量多、分布广,多在互联网平台上广泛宣传,覆盖范围大,还有些山寨维修假冒正规售后服务承揽业务。”杨康说。
文章来源:《制冷学报》 网址: http://www.zlxbzz.cn/zonghexinwen/2022/0918/799.html